破解大麦基因密码:提升作物产量的新突破

研究人员首次在大麦中识别出多个基因,这些基因有望推动作物产量的提升。 这项研究由阿德莱德大学韦特研究所的团队开展,研究者们运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几...

破解大麦基因密码,提升产量

研究人员首次在大麦中识别出多个基因,这些基因有望推动作物产量的提升。

这项研究由阿德莱德大学韦特研究所的团队开展,研究者们运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几种历史上被称为多子房的大麦突变体,并探讨了哪些基因能够增强植物的生育能力,从而促进异花授粉的接受。

首席研究员卡特琳娜·塞尔瓦博士在阿德莱德大学农业、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完成了她的博士研究。她表示:“尽管在温室中观察到的突变品种外观相似,但我们发现其中一种品种的生育能力显著更强,能够产生的种子数量是其他品种的三倍。”

“这种突变大麦的基因或许是提升谷物作物产量的关键所在。”

与典型的澳大利亚大麦品种相比,多子房大麦突变体具有显著的特征,在每一朵花上产生额外的雌性生殖器官。它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了,但这是第一次发现与提高生育能力有关的基因。

塞尔瓦博士认为,从突变品种中获得的这些序列可以用来修改传统大麦的花结构,使其更容易接受杂交育种。

她说:“通过将这种突变品种与其他品种的大麦混合,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强壮、更有弹性的作物,即使在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也能产生更高的产量。”

这种育种过程被称为杂交活力,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玉米和水稻。

它依赖于异花授粉,由于花的结构,这对小麦和大麦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项研究是改变一个基因如何对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的一个例子。阿德莱德大学农业、食品和葡萄酒学院的资深作者马修·塔克副教授说:“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更肥沃、更突变的植物来生产更强壮的大麦,从而克服交叉授粉的障碍。”

他说:“面对快速城市化、动荡的国际市场和极端天气条件,这一点更加重要,这些都使大麦种植更具挑战性。”

澳大利亚每年生产900多万吨大麦,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亚洲。

它是澳大利亚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覆盖了从昆士兰南部到西澳大利亚州约400万公顷的土地。

这项研究发表在《实验植物学杂志》上,可以用来帮助改善国内和全球范围内的农业产业。

塞尔瓦博士说:“这些发现是促进小麦和大麦杂交育种并最终提高粮食产量的有希望的一步。”

“它可以为加强粮食安全和更可持续的农业未来铺平道路。”

本文来自作者[眉目成诗]投稿,不代表雨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cxmk.com/jyfx/202509-1631.html

(6)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联系我们

邮件:雨奇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